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為肌肉僵直,致使四肢、頸部、面部的肌肉發硬,肢體活動時有費力、沉重和無力感,甚至出現疼痛。
表現為一個或多個肢體抖動,特點是靜止不動時出現,緊張時加重,活動時減輕,睡眠中消失。晚期可波及下頜、唇、舌和頭部。特征性的表現是以拇指、食指及中指為主,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。
早期患者解系鞋帶、扣紐扣、寫字等精細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,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。面部肌肉運動減少,病人很少眨眼睛,雙眼轉動也減少,表情呆板,好像戴了一副面具似的,醫學上稱為“面具臉”。病人大量流涎,言語減少,語音也低沉、單調。嚴重時可導致吞咽困難、飲水嗆咳。病情晚期,病人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,臥床后不能自行翻身起床,日常生活不能自理。
患者行走時起步困難,一旦開步,身體前傾,彎腰駝背,重心前移,步伐小而越走越快,不能及時停步,行進中,患側上肢擺動減少,即“慌張步態”。轉身時要用連續數個小碎步才能完成。
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,如油脂臉、多汗、多尿、便秘,直立性低血壓引發頭暈、跌倒等,可能出現嗅覺減退,味覺不敏感,也可出現焦慮、憂郁等情緒障礙和癡呆。
帕金森病診斷困難,很多人認為動作慢是年紀大了引起的,有的病人因為頭昏、肢體無力誤診為“腦梗塞”,還有的病人因為肢體疼痛在疼痛科等科室反復就診。
如果有上述癥狀,建議患者到三甲醫院神經內科或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就診,需要完善查體、抽血、頭顱磁共振、電生理、甚至顱腦PET-CT等一系列檢查明確診斷。
六、診斷為帕金森病后如何治療?
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病,無法治愈,但能通過藥物等治療手段來控制癥狀,延緩病情進展。
1.藥物治療是疾病初期的首選治療方法:在疾病早期,藥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癥狀,延緩疾病進展,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。
由于患者需要終身服藥,所以得了帕金森病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醫院進行診療,遵醫囑服藥。
2.手術治療:分為神經核團毀損術和腦深部電刺激手術兩種方式。通常用于疾病后期藥物治療療效不佳時。
毀損術是在異;钴S的神經核團上制造一個直徑約3毫米的毀損灶,抑制異常的神經細胞功能,最大的缺點是易復發,是不可逆治療。
腦深部電刺激在腦內埋植一個電極,通過高頻電刺激達到類似毀損的效果。這個手術優勢是可調試、可逆的。缺點是費用較高。
3.其他治療:合理飲食、多飲水、堅持鍛煉、生活注意。
多吃谷類和蔬菜瓜果(增加纖維素攝入可幫助排便,改善便秘);
適量吃奶類和豆類(蛋白質攝入過多可能影響藥物吸收,降低帕金森病藥物療效);
限量吃肉類,盡量不吃肥肉、葷油和動物內臟(防止動脈粥樣硬化)。
水是最佳的飲品,攝入充足的水分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利。充足的水分能使身體排出較多的尿量,減少膀胱和尿道細菌感染的機會。充足的水分也能使糞便軟化、易排,防止便秘的發生。
人體在不活動的狀態下,會使肌肉和肌腱攣縮。因此在治療期間一定要保持身體活動。每天要有一定量的運動,如拉劃船器、玩球,以運動自己的雙手或雙臂。踩腳踏運動器,做伸背活動,以拉直彎曲的脊柱及放松雙肩。也可針對性地活動關節,增加關節的靈活性。
穿著:選擇容易穿脫的拉鏈衣服及開襟在前、不必套頭的衣服。
預防感染:由于本病患者容易患支氣管炎或肺炎,因此,在出現咳嗽或發燒時要馬上處理,免得嚴重感染隨之而至。
預防便秘:鼓勵患者增加身體活動,飲足夠的水,在每天飲食中增加纖維性物質如蔬菜等,必要時才用通便藥物。
七、如何預防帕金森?
適當參加腦力勞動和體力活動,如跳舞、下棋、打太極拳等,不僅可以延緩衰老,也可以改善輕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勢穩定性和步行能力;
避免長期接觸農藥、殺蟲劑,或者錳、汞這類重金屬。必須接觸,要做好防護;
避免或減少應用奮乃靜、利血平、氯丙嗪等誘發震顫麻痹的藥物;
飲茶和咖啡可能降低患帕金森的風險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;
防治腦動脈硬化是預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,維持血壓、血糖和血脂在正常水平非常重要;
發現老年人有上肢震顫、手抖、動作遲緩等等先期征兆時,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照護主要還是來自于家庭,居家護理要注意做到以下六點:
雖然帕金森病無法治愈,但事實上,帕金森病不是致命疾病,合理治療后一般不會影響壽命。經過合理的治療,大多數病人10多年還能保持較好的功能。所以,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,極為關鍵,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體育鍛煉仍然是普適的健康法則。